全网寻找“姨妈神器”,抛弃卫生巾的女性都在用什么

发布时间:2025-04-10 18:00  浏览量:6

去年卫生巾品牌因长度偏差等问题集体塌房,今年央视315晚会又曝光了黑工厂售卖劣质卫生巾,接连引发的卫生巾信任危机,迫使不少消费者纷纷开始寻找替代品。

月经杯、月经碟、卫生棉条、月经内裤……这些小众甚至冷门的经期用品,最近也在网络上火起来,并附加了“不被束缚”“环保舒适”等宣传卖点。在实际生活中,它们究竟是“神器”还是“智商税”?

可水洗卫生巾:不同产品价差上百倍

315晚会后,“可水洗卫生巾”的搜索量和销量暴增,相关话题还上了热搜。《消费者报道》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,这类产品跟常用的卫生巾类似,也有不同尺寸、长度及厚度可供选择。

根据产品宣传页面介绍,这些可水洗卫生巾通常由有机棉、洗水棉加上石墨烯等抗菌布构成,搭配按扣设计,可以简单扣在内裤上使用。产品的共同点是“可水洗,可反复使用”,有些商家还给可洗卫生巾搭配了浸泡粉、专用去血渍皂等去污产品。除了经期用途外,部分产品还标上了“老年人防漏尿”等功能。

记者留意到,目前这类产品基本为不知名的品牌,销售网店也多为规模较小的店铺。产品单价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。

不过,并非所有水洗卫生巾的价格都便宜。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就发现一款14片装的豪华套装组合产品,优惠前的售价为699元,折后也要588元。

有消费者在网上分享了该品牌水洗卫生巾的外包装,记者发现上面标注的卫生标准为GB 15979(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相关的标准和要求),执行标准为GB/T 8878-2009《棉针织内衣》,而该标准早已于2015年6月被废止。记者向商家客服询问600元豪华套装的执行标准,截至发稿,未获明确答复。

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单学蕾告诉《消费者报道》记者,可水洗卫生巾用针织内衣的标准是合适的,但目前最新的标准为GB/T 8878-2023《针织内衣》,在新标准发布前生产的产品可以有2年的过渡期,因为GB/T为推荐性标准,所以只要企业能证明产品是新标准发布前生产的,就不用被处罚。

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用后感称,这种可水洗卫生巾使用中没有异味,也很舒适,比内裤更容易清洗干净,不容易长火疖子。但也有网友提到水洗卫生巾的不便之处,例如需要水洗、曝晒,光照不够的话还要灭菌消毒,不适合上班、出差、旅游等生活场景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据媒体报道,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吴虹苇已提醒消费者,虽然可水洗卫生巾亲肤透气、降低过敏反应,但重复使用存在两大风险:清洗不彻底可能导致细菌滋生,吸水性能下降可能引发渗透反流。她还提到,青少年女性因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,应选择合适的尺寸,住校学生尤其要注意杀菌消毒问题。

卫生棉条:国标刚实施不久

卫生棉条是一种内置式的女性经期用品,起源于美国,经过近百年的发展,已成为全球女性常用的经期用品之一,国内很多女性消费者对它也很熟悉。

卫生棉条通常由棉质或其他吸收性材料制成,使用时将其推入体内,吸收经血后用内置的棉绳将其取出,具有使用方便、吸收力强、适合经量多等特点,但使用方法稍有门槛。目前国内卫生棉条的市场也日趋成熟,强生、宝洁、苏菲等品牌也已入局这一赛道。

但卫生棉条在国外曾引发金属含量问题争议。2024年,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从美国、欧盟国家购买了14个品牌、30款卫生棉条进行评估,检测了16种金属,包括砷、钡、钙、镉、钴、铬、铜、铁、锰、汞、镍、铅、硒、锶、钒和锌的含量。结果发现,所有类型的卫生棉条均含有金属;在非有机卫生棉条中,铅的浓度较高,而有机卫生棉条中,砷的浓度较高,这一发现涉及市场上多个知名卫生棉条品牌。(详情可见此前报道《欧美卫生棉条被检出16种金属,中国产品能否独善其身?》)

那么,国内卫生棉条的表现如何?《消费者报道》记者暂未搜索到相关部门对卫生棉条的抽检信息,但值得一提的是,卫生棉条的国家标准GB/T 43585—2023《一次性卫生棉条》已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。这是国家首次针对卫生棉条制定的专门标准,在此之前,卫生棉条作为一种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,应符合GB 15979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相关规定。

因此,消费者选购卫生棉条时,可关注产品包装上是否标有执行标准号(GB/T 43585—2023)及卫生许可证号,确保符合国家标准。

跟其它内置式卫生用品一样,卫生棉条也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评价:用习惯了很舒服,不习惯的会有坠胀感,还有些新手抱怨“试了十几次都没放进去”。

月经杯、碟:市场未成熟,且无国标

除了可水洗卫生巾外,一些平时少见的卫生用品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,如月经杯、月经碟、月经内裤等。

现代意义上的月经杯于1937年由美国人发明,并在1939年正式推向市场。这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卫生用品,通常由医用级硅胶或乳胶制成,一般放置在体内收集经血,用后清洗便可重复使用,还能放在沸水中煮,进行高温清洁。

▲月经杯的结构(截图自某月经杯产品详情页)


▲月经杯的使用原理(截图自某月经杯产品详情页)

月经杯减少了传统卫生巾频繁更换的麻烦,还可以做到无气味、不捂闷,长期使用的成本也比较低。以目前电商平台上销售的产品来看,一些知名品牌的月经杯售价在一两百元上下,部分小品牌的国产月经杯可以低至十几元,保养得当可用10年甚至更长。

近年流行起来的还有一款跟月经杯类似的内置用品,一般也用医药级硅胶制成,形状像碟或盘,因此被称为“月经碟”或“月经盘”。

月经碟的容量通常较大,一般在30-70ml之间,适合经量较大的人群。此外,不少月经碟在月经杯的设计上进行了优化,可在如厕时通过盆底肌的挤压自动排出部分经血,减少更换频率。当然,目前一些月经杯经过了设计改良,也能做到自动排掉经血。

《消费者报道》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,月经杯的销量一般,月经碟的销量则更少,大部分的产品宣称从国外直邮,包装多为外文,产品大多由小店经营,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月经杯、碟市场尚未成熟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此类产品目前尚未有专门的国家标准。不过,医用级硅胶产品通常需要符合医用级硅胶材料的相关标准,以确保安全性和卫生性。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询问多家销售月经杯、月经碟的电商店铺,提出想查看产品包装信息,并询问产品执行的标准,没有一家店铺能够提供信息或明确回答。

在社交平台上,消费者对月经杯、月经碟的评价也呈两极分化的态势,有人感觉舒适方便、不会漏、不脱落、款式多样好看、性价比高,也符合环保的理念,也有不少人觉得放入取出都较为困难,有异物感,外出时处理起来不方便。

月经内裤:只能当辅助

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月经用品中,还有一款叫月经内裤,也叫生理裤。这种内裤的外观与普通内裤无异,一般会在裆位加宽加大,有内置的吸收防漏层,能够避免经血渗漏。同时,月经内裤的透气性和吸湿性较好,减少异味和感染的风险,也容易清洗。目前,有棵树、ubras、帕兰朵等品牌都有月经内裤在售,销量达几万件。

根据“有棵树”客服给记者提供的产品信息来看,这类产品品名为“女士内裤”,执行标准为国标GB/T 8878-2023《针织内衣》及纺织行业标准fz/t 73023-2006《抗菌针织品》。从产品形态和遵循标准来看,更接近抗菌针织内衣这一品类。且与上述杯、碟、条产品不同的是,月经内裤不能“单打独斗”,穿上它后,还需要搭配卫生巾、护垫等才能做到全方位保护,无法成为卫生巾的“替身”,只能当作辅助。

在一览市面上各类月经用品后,我们发现每种产品都各有优劣,暂时难以撼动传统卫生巾的主流地位。但大众对卫生巾替代品的关注度显著上升,也反映出大家对卫生巾行业在质量监管、材料创新和用户关怀等方向作出全面提升的期待。

外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