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跃成为85亿富豪后的他,决定换掉林志玲?这事咋想的?

发布时间:2025-04-07 23:26  浏览量:4

他曾是内衣界最风光的那个人。

门店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,营收突破45亿,一年卖出1.5亿件内衣,几乎每个中国女人的衣柜里,都有一件“都市丽人”。

郑耀南,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潮汕男人,在最好的时代抓住了风口,也在最坏的时刻,被狠狠摔了一跤。

上世纪90年代,广州的布匹市场喧嚣而混乱。刚从服装厂辞职的郑耀南,拉着一小车批发来的内衣,穿梭在批发档口、地摊和女装市场之间。没人看好他,“一个大男人整天跟内衣打交道,像话吗?”

可他偏不信邪。他发现中国女人的内衣,大多还停留在“便宜凑合能穿”的阶段。材质粗糙、版型老气,既不美也不舒适。

那一年,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:不做代工,要做自己的品牌。

2001年,都市丽人诞生。名字听起来有点“港风味儿”,但贴切。专为城市打拼的女性设计,价格亲民、款式年轻、主打“舒适性感”——这个定位,当时几乎没有人做。

品牌很快起量。他一边跑市场,一边建渠道,在全国疯狂开店。到了2010年前后,都市丽人门店数量已经破千,单在一个地级市就能开出几十家。

2014年,都市丽人成功在港交所敲钟,成为“中国内衣第一股”。市值最高时突破百亿,郑耀南身家暴涨,被封为“中国内衣大王”。

“她经济”崛起,维密落地,消费升级……郑耀南踩准了所有节奏,站在了聚光灯下。

可风光过后,就是漫长下坠。

一开始,问题不明显。只是门店坪效开始下降,部分老客户流失,一线城市的年轻人,不再进“都市丽人”的门店。

他们开始嫌弃“土味”、“老气”、“不时髦”,更愿意在淘宝、小红书上买内衣,追捧Ubras、内外、蕉内这些新消费品牌。

电商的冲击是一方面,更大的问题,是产品和审美没有跟上时代。

都市丽人依然坚持“低价+多款”,但年轻人要的是“极简”、“无感”、“云朵感”,要的是“不勒胸”的舒适和“不被凝视”的自由,而不是满墙花色、蕾丝边、钢圈的老套路。

品牌在掉队,门店在关闭。2020年起,都市丽人进入持续亏损期,两年关店2000多家,市值也从巅峰百亿,跌到不足10亿港元。

郑耀南的“内衣帝国”,像是突然塌了一角。

有媒体采访郑耀南,他没有回避失败。“我的品牌老了,但消费者没等我。”

于是,他重新走进门店,重新蹲守在消费者耳边。

他换掉了一批设计师,重新搭建研发团队。砍掉老款,推出更轻薄、更贴肤、更极简的“轻内衣”系列;重新定义品牌Slogan,从“都市丽人 贴心女人”变为“爱自在 爱都市丽人”。

更重要的,是他放下了“大牌架子”。从IP联名、抖音直播,到找素人做试穿测评,都市丽人开始慢慢“接地气”起来。

他甚至亲自出现在部分直播间,用略带潮汕口音的普通话,向观众讲解新款内衣的布料、剪裁和理念。

不是所有人都买账。很多人说,都市丽人已经过气了;也有人质疑:“品牌不就是换个包装继续收割吗?”

但郑耀南没有回应,只是埋头干活。他说,现在的都市丽人不是给所有人准备的,它更懂“她们的身体”,而不是男人眼里的性感。

时代真的变了。

新一代女性对内衣的需求,早已不是“遮羞”或“塑形”,而是“悦己”和“舒服”。她们愿意为“情绪价值”买单,也在用消费表达态度。

都市丽人如果要翻盘,必须不仅是“做产品”,还要“讲故事”。

这个故事,是关于如何从“土味少女梦”进化成“自由身体意识”的转变,是一个男人放下身段,重新理解女性、理解时代的过程。

郑耀南能讲好吗?没人敢打包票。但至少,他在试。

他错过了第一个黄金十年,也许还有机会,赶上下一个。

——你还记得第一次买都市丽人的经历吗?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。

外部推荐